4 六步综合疗法

4 发酵中药

4 国际专利

4 临床案例

4 科学抗癌 肿瘤康复

4 您相信癌症能防治,就能防治

4 国际自然抗癌学会

4 走向康复

识人在先后医病 与癌共舞度余生
发布者:本站  阅读:2105次 [返回列表]

 我出生在充满浓厚儒家文化发祥地的齐鲁大地,又是科班出身的中医大夫,在思维刚刚朦胧之时,走进了中医药学校,由于自幼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治病救人深深印在了灵魂深处。

在从医的二十几个春秋岁月中,先是在乡镇卫生院,后来到中医药大学、省级中医院学习、工作,在与纷杂、诸多、形形色色的罹患疾病斗争中,常有江郎才尽之窘迫、尴尬,同时亦有充满欣慰之畅快,随着经典与现代临床知识的拓展,深知才疏学浅之痛!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我们面对的“疾病谱”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文明病”、“慢性病”、“疑难病”、“罕见病”等等,已经摆在了广大医者的面前,深深危害着众生,尽管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仍未能超脱病魔的时时蜕变。尤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癌症”,更是如此,果真如此吗?

反思正在流行的医疗实践,确有需要常常的反省。“病”是生在、长在人类身上的,是人生病;无“人”何“病”之有?“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的基本道理是我们的祖训,甚至不见人只谈患了什么什么病,是和人性化的医疗模式相违背的,因此,“识人”在先方能“医病”。

如何“识人”? 世间活生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体质状态,这就是“人体体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征。体质的决定因素、首先是先天因素如遗传,即基因,基因决定了人体的先天体质基础。再是后天因素、指人体所生活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可导致基因改变而改变人的体质。这些体质状态决定着人体生理反应的特异性,也决定着对疾病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各种疾病的发生无一不是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基因受损和病变导致人体体质发生变化的结果。

“癌症”正是这样!

如何认识“癌症”?如何对待“癌症”?如何预防“癌症”?进而如何治疗、康复呢?

“肿瘤是慢性病”在今天的医学界应该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广大患此类疾患的人们,常常与无望、无助、生命走到了尽头相联系,总不能与习惯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等等一样看待,这点一方面与医疗科普知识的普及有限关联;重要的方面与如何对待这类疾患的态度直接相连,如恐惧心态。癌症与其他慢性病具有共同的特点:发病潜伏期长,病因复杂,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等;常常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长期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等等。

既然是慢性病,就要以平常心态对待癌症,患病后冷静、认真、仔细的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运动锻炼等,吃、穿、住、行各个细微环境的方方面面,进而找到得病的缘由,找出真正的自我发病的病因,本着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原则,静下心来综合、全面、细致的制定治疗、康复计划,与癌共舞度余生与各种慢性并伴随人生是一样的道理。

治疗癌症的策略:本着不以消瘤为目标,而以保本为宗旨,带瘤生存,适时消瘤,全面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的人性化理念,从改变肿瘤发生、生存、复发的体质环境为手段,辅以抑杀肿瘤适当疗法,改善与调理病人的体质,根据病人体质采取祛邪不伤正的扶正祛邪治疗,使病人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抑杀肿瘤,在良好的体质基础上辅以抑杀肿瘤的药物,实现肿瘤治疗的人性化理念。


癌症不可怕,最忌是自垮,
医患皆如此,中西联合佳,
辨证与论治,结合个体差,
炮制酵本草,美味延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