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新闻动态

  4 科普宣传

  4 对外交流

董事长在第二次培训班第一阶段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者:本站  阅读:1815次 [返回列表]

各位三株的未来将士们:
                      你们好!

 首先,我要说三株为什么要学习大庆油田、鞍钢宪法的管理呢?现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已经没有再学习大庆油田了,我为什么要坚持这个管理方式?先说它的现实意义。“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传承企业优秀文化传统与呼应时代要求的连接点,同时它所内含的诚信品质、科学精神、自律品格等,能够直接呼应时代对“诚信”的呼唤,我们要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作风和市场经济观念有机结合,全面融合拓展到市场的实践中,说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就要先从大庆油田说起,这是大庆油田的企业管理经验总结。当时大庆油田的职工来自四面八方,思想混乱素质参差不齐,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队伍?当时管理这个团队的余秋里担任总指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按照军事化的管理,创立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老”首先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说的和做的要一样,通过正确的教育纠正,经过大范围讨论,达到正气压邪气的效果。“四个一样”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当时是二十四个小时轮流作业,因为人员很多,不可能每个岗位都放一个领导。“四个一样”最早是由李天照任井长的采油二矿井组提出来的。1961年,大庆石油会战工委提出“从大量的、常见的、细小的工作入手,全面管好生产”的号召,要求全油田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每个井组都把岗位责任制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能否认真执行,是摆在全体职工面前的一个严峻考验。李天照对他的井组说:执行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责任心,只有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始终如一地执行岗位责任制,才能管好生产。由于李天照的率先垂范,整个井组形成了“四个一样”的好作风,这就是:黑天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党的优良作风和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油田会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大庆油田广大职工自觉坚持标准、严肃细致成风的真实写照,正面提出了解决作风问题。所谓“四严”,就是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他,他们实行层级管理制度,这一作风是大庆石油工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大庆油田原来可很乱的工作环境,后来出来了这样很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所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大庆的高潮。


 “三老”,现在对应人群存不存在?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存在,那么对于一个团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庆从宣导正面思想来克制负面思想,这个方法现在仍然适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倡正抑邪才能树立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用这个成功的案例来说服大家接受这种管理方式比较容易接受。任何一个组织单位,只要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肃的工作态度,那他的团队工作一定能做到井然有序。我不知道你们以后会走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你们任何一个人当领导要树先进教育的典型,在管理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些类似的情况,怎么办呢?这就是三株为什么倡导“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原因。


“鞍钢宪法”核心内容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命中相结合。”毛泽东代表中央写的批示说,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过去你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和中国出现了”。毛主席要求大中企业,一切大城市都要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全国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提高了工人自尊感,拉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摒弃了过去“一长制”的工作作风。鞍钢的工作迅速推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蒸蒸日上的生产景象。当领导的需要全面的知识,而行政领导往往不是技术性、专业性干部,就需要深入到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和工人技术人员去商量做事,和财务专家研究经营,这样避免了官僚主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些好的管理经验就都给丢了,都去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去了,可西方却把我们的管理经验学去了。毛泽东批示赞同的“鞍钢宪法”,后来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叫罗伯特•托马斯的管理学教授评价说:毛的主义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而到了七十年代,日本的丰田管理方式,日本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所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鞍钢宪法”精神。欧美和日本管理学家认为,“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即是对福特式僵化、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的挑战。用眼下流行术语来说,“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团队合作”,它弘扬的“经济民主”恰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我们现在学习“鞍钢宪法”的方法来管理企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何外行变内行,比内行还要干得好,就是要学习“鞍钢宪法”成立管理委员会;学习大庆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以弥补内行的官僚主义。


接下来,我要说到具体的领导管理的问题。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在初期的企业管理上是人管人。可后来人们发现,人不仅有经济的需要,还要有社会的需要、文化的需要、精神的需要。所以仅仅给钱不行啊,行为科学、组织科学相应地产生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核心是“管”,管,我总要管住你,怎么管住你去干,但发展到后来不行了。组织科学、行为科学,都是没有脱离我管你,都是研究怎么管人,通过管理你把事情做好。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来全面管理,谁有权谁权大谁就能管理。根据领导的认识、思维、水平,领导的悟性和灵感,他确定你怎么干就怎么干。可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它又否定了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这在美国实行了一段时间,到90年代走入高峰。但在80年代,又出来一个领导科学,说这个光是管还是不行,这个领导在管的过程是起的什么作用啊!领导科学接着在美国又时兴了起来,什么样子的人适合当领导,什么样的出身什么样的作风适合当领导。中国,在那时也成立了领导管理科学研究机构,我是第一届中国领导科学的常务理事。你怎么样才能当好领导,怎么样发挥领导的权威,领导的形象、领导的作风、领导的修养。在这当中,还强调领导的影响力。领导科学,有的叫领导学。领导的系统学、整体学、在管理范畴都有,这都是单一的某个部分。这些我的书中都提到了,这是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些在过去都有局限性。你当领导,必然就被领导。领导的才华,是在不断的实践当中锻炼造就出来的,而不是爹妈给你什么性格你就这个性格。原来的管理科学、科学管理,有着整体上正确的一面,非常好,但是它忽视领导的作用,使它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离开领导的领导,没有离开被领导的领导,领导是系统交配结合。有了一把手就有二把手,它是一个层级系统,师长是个领导,谁去领导他,到军长那里他是不是领导?领导和被领导,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开。领导干部的成长,他不仅是完成任务,还要有思想,没有先进正确的思想,你领导不好这支团队。但也有的领导,你上面怎么喊我就怎么做,那样也很难创造出优异的业绩来。所以来说,领导要有思想,要开展创造性地工作。思想是什么?属于哲学的范畴,思想,在过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中,我们领导在做事情当中,大脑会产生感悟。在感悟当中,就会产生碰撞,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点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你就获得了产生感悟的过程,这个新的点子就是灵感。悟性和灵感,就是大脑创造的新的思维,获得新的业绩。悟性和灵感,是认识论的一个阶段,也是领导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提出,领导管理哲学这个新概念,它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什么样的认识,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方法就确定了你的工作成绩。有些优秀的领导,这些方面比较发达。悟性和灵感是在实践过程当中产生的,一个领导如果老是坐在办公室,你永远不会产生悟性和灵感。这就是我强调的领导管理科学不能分家的原因所在。再者,一定要掌握领导管理哲学。


  我还要说到国家的宏观管理。在西方国家,没有人研究国家宏观管理。西方都是论述企业管理,没有论述政治、政权管理,至少都没有列入正式管理科学之内。在我这里,把领导管理哲学和其他的一些理论。领导管理科学,提出了领导管理的新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作用,领导管理哲学是领导管理的灵魂,下面才是管理国家怎么管。企业要素是什么,国家要素是什么,还有综合国力的要素是什么,都在我的书里提出来了。什么是企业?我的定位是社会经济的细胞。那么企业管理的概念,我说了很多了。但是前面说的核心内容都是“管”,在西方到现在都强调“一长制”。咱们最早中国建党初期的苏维埃政权,不也是“一长制”吗?我是厂长,我说了算。那时,没有民主管理。现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从大的企业来看,坚持“一长制”的同时,民主管理的作风提高了。中国的文化熏陶和西方的不一样。所以在中国大的企业当中,不是简单的“一长制”,不是简单的把员工当做下级来管理。在中国,一些小的企业对工人残酷的盘剥情况非常普遍。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对工人残酷的剥削,把工人当奴隶,这种管理在我们中国还有,这种现象,报纸、电视都有报道过。有些西方的企业设在中国,他们还是“一长制”,在他们眼里的任何一个工人,我叫你干啥你就得干啥。而且要求和管理都非常严格,并不是把领导和员工一体化,围绕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去奋斗实现企业宏伟的梦想和个人理想,这些企业不是。


  21世纪,企业管理中人不再单纯是人,也不是一个只有灵魂的公民。企业发展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员工的奋斗。不管多好的机器设备,都是人在那里操作。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和要素。以人为本,是今天、未来企业的关键。人是管事、做事的关键。那么人在企业里,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夫妻开店,怎么商量怎么干不需要文化,但是企业上了一定层次一定规模需要文化。很多企业是赚钱再赚钱,而三株不是这样,她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社会目的。企业没有人,你社会目的实现不了,你这个企业赔钱,一切都是空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历史发展到今天我提出了“领导管理科学”这个新的企业管理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包括工作方法、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领导管理科学是为企业的科研销售服务,进行系统的科学整合过程,以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高质量的消费产品,达到较佳的效益。你生产的产品受社会欢迎,你就有企业效益。企业效益好了,你就能安排大量就业人员,你创造的税收就会更多,给国家的贡献也会很大。你企业的效益高了,员工的工资就高,员工奖金就会很高。企业仅仅为了钱,必然葬送企业的生命。只有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并行,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三株提出的使人类寿命延长十年的目标,这是社会效益。为社会接受和认可,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所以,企业不能把员工当成奴隶,而要把员工当成企业的财富。我们现在有电脑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管理,要不断地更新,可能今天先进,明天就落后了。其次,就是工作方法,我们从大庆、鞍钢来看都是工作方法很重要。


  其次,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有生产管理要素。还有管理模式、管理投入,这是一个塔形的管理,如有情管理和无情管理相结合,企业管理就顺了。领导与被领导图,你们看都是互相有需求关系,领导需要什么,员工提供什么;员工需要领导给他提供什么,这里都有对应的关系。


  营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生产了没有销售不行,这里中间就产生了商人。商人这一块,就是营销管理。商人从企业拿产品去卖,最后到消费者那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是要消灭商人。他们说工厂生产出来的,只能实行国家生产,按计划分配。1936年,美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了“交换”的概念。这个交换,就是今天的营销。后来,市场细分、消费者细分,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商业的需要。现在,又有大市场的营销概念产生。市场营销,不是简单的买和卖。这其中,有工商、税务来管理,政府管理,从生产到出来销售要经过整个社会的管理。我又提出一个新概念:消费者目标需求、大市场系统服务营销。每个产品上市都有定位需求,要知道是卖给谁的。定位了以后,你再去生产,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你要了解。首先,你必须定位,要有消费者需求。现在同质化产品很多,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谁的服务好就会选择谁。这个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它是一个系统的服务。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偏好满意,谁就获得成功。这样一来,营销的系统理论就出来了,系统的工作方法、战术、策略,就都出来了。这是当今最新的营销理念,这也是很实用的理念。


我们任何人可以写书,但是不能背着书去工作。在实践中,不是背理论,而是要用简单的管理程序去管理一切。再一个,是逻辑思维和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各行各业上至国家主席下至一般百姓,都可用上。逻辑思维方法,它是一个活的东西,它是带普遍性的。作为领导,要有“六步”工作法,即:工作目标、责任人、标准要求、完成时间、检查奖罚、总结。同时,还要有“执行力”三个公式,即: 工作有布置+不检查=0 、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差 、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奖罚=优。当领导,你要领导下面的人,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今天说完成,明天说完成,那不行,必须要有责任感。其次,就是规定完成任务的奖惩纪律,就是奖罚兑现。最后,要进行监督、检查、总结,你开一个店,管理一个商场,都需要总结。这个思维方法没有局限性,而有普遍性。这一套简单的方法再加上你的灵感、悟性的创造,你的工作就能出成绩。这“六步工作法”是三株普遍实行过的方法,很有作用,很有效果。以这样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改变过去的习惯思维方法和传统经验的工作方法。好,今天我先就讲这么多。谢谢!